加热元件是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装置。加热元件可用于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来传递热量。
全球电热元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840-1909年萌芽期。1840年,英国物理学家焦耳提出焦耳定律,奠定了电热元件的工作原理。1859年世界上第一支电加热管诞生。1905年Albert Marsh发现了镍铬合金,它的强度是当时其他加热元件的300倍,并且可以制造出可用作安全加热元件的耐用高电阻线,彻底改变了电热元件行业。电热元件最早出现是用于生活的电热电器,1893年电熨斗的雏形首次在美国出现并使用。
1910-2000年启动期。该时期电热元件制造用料得以改良,如采用质量良好的A级镍铬丝,用氧化镁或氧化镁粉作绝缘体等。1910年美国首先研制成功用镍铬合金电热丝制作的电熨斗并迅速普及。1917年美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金属外壳电加热管。1925年日本生产出安装电热元件的锅具,成为现代电饭锅的雏形。在此期间,工业上也开始出现实验室用电发热炉、电暖气设备等电热产品。在家庭和工业方面,电磁加热电器各种品种的出现和普及应用都得到了急速的发展。
2001年至今高速发展期。在全球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用电成本显著降低、全球经济不断发展、人均GDP持续增长等因素刺激下,电热器具开始进入大众日常生活,空调、洗衣机、干衣机、热水器、微波炉、电饭锅等家电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度不断提升推动电热元件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电热元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加热器件。随着消费需求演变、工业技术升级,家用电器不断向多功能化、小型化、便携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内部结构日益复杂精密。同时,成熟技术催生电热元件在创新应用领域的导入,如新能源汽车、医疗机械等,对电热元件产品性能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升。